小图标
首页
> 历下区委 > 街道动态
千佛山街道三项措施创新普法路径赋能基层治理
发布日期:2025-08-25浏览次数:字号:[ ]

千佛山街道聚焦普法宣传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场景、队伍、载体三维创新,让法治教育融入居民生活,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打造“沉浸式”普法场景,激活生活法治课堂。以“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现有省级1个、市级1个、区级4个),依托街道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书院等阵地,在7个社区打造“法治微剧场”“模拟法庭”,邀请法官、律师指导居民演绎婚姻家庭、物业管理等常见法律案例。在社区广场设置“法治灯谜角”“法律知识闯关”趣味装置,将民法典、反电信诈骗法融入游戏;利用商超、银行电子屏滚动播放普法动漫,实现“消费办事即学法”。结合“3・15”“6・26”“12・4”等节点,开展维权咨询、禁毒宣传、宪法宣誓等活动。目前已建成特色普法场景8处,开展互动活动22场,覆盖群众800余人次。

二是组建“专属化”普法队伍,精准响应居民需求。构建专业化普法队伍体系:一方面推进“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7个社区相关人员均通过区级考核,建立“每月集中学习+季度经验交流”机制;另一方面整合法律工作者、社区法律顾问、退休法官,联合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心理协会、商事调解中心专业人士及136名“五老”调解员(老党员、老劳模、老教授、老退役军人、老法务),组建“千法荟”志愿服务队,分设邻里纠纷调解、家庭权益维护、青少年法治教育等专项小组。通过“居民点单、队伍接单”模式,针对加装电梯纠纷、养老诈骗防范等问题开展定制普法,如为老年人开设防诈骗课堂解析真实案例。今年以来响应“点单”46次,化解法律认知偏差引发的矛盾17起,推动“普法+调解”联动,实现“调解一起、教育一片”。

三是创新“融合式”普法载体,延伸基层宣传触角。线上依托“普法微矩阵”,利用70个网格微信群开设“法治微课堂”,推送法律解读、反诈提醒,同步通过短视频平台扩围;线下将普法与社区文艺结合,组织骨干创作普法快板、情景剧,在“千荟文山”街道文联文化活动中演出。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为老年人制作“大字版”折页、“语音普法二维码贴”,张贴于老年活动室、电梯间;在“小哥驿站”设“普法书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物流快递法律手册,开展“法治微课堂”5场,覆盖300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员;针对国家工作人员,通过“线上APP+线下讲座、庭审直播”模式开展普法,五年考试参与率、合格率均达标。同时优化“1+2+1+N+X”网格配置,70个网格推行“警务+网格”“网格员+普法员”双岗联动,网格员巡查时发放资料、收集需求,让普法触达治理“神经末梢”。(千佛山街道办事处 丁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