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路街道多措并举打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示范基地 |
发布日期:2023-05-05 | 浏览次数: | 字号:[ 大 中 小 ] | | |
|
一是突出思想领航,强化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工作纳入街道党建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结合党工委第一议题,第一时间学习宣传重要讲话、重要论述,以精读原著原文、把握精髓要义式的先学一步、学深一层,铸实宣传宣讲的理论知识厚度和口径宽度。以“泉城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领导小组”作为理论宣讲工作组织领导机构,街道党工委书记切实担负起学习宣传宣讲的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科学设置主题、审定宣讲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带头组织理论学习、开展理论宣讲、创新方式方法。将党建办公室设立为专门负责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负责街道宣传宣讲各项工作,完善工作职责、学习制度、宣讲制度,进一步丰富组织形式、整合宣讲资源、拓宽宣讲阵地、抓实骨干培训、形成宣讲合力。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宣传宣讲,为辖区党员干部讲党课70余场次,利用学习交流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学习专栏,推送学习通知及学习资料300余条,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 二是突出阵地建设,打造特色载体。通过“1+N”宣讲阵地建设,因地制宜用好各类场地、激活各种资源,使理论宣讲听得进、可借鉴、能传播。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志愿街道”标准化建设,以“泉”为主线,融合“泉水、老街、党史”等特有元素,在历下区省府前街2号泉城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三层打造700平方米的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主阵地”,同步建立全区首个“智慧历下”频道融媒演播室,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与融媒体分中心宣传“双融合”。结合“励新学堂”街道党校建设和老城独有实际,打造设立“廉洁书屋”“小院茶摊”“红色街巷”等6处“沉浸式”实践宣讲点和“街坊人家”“泉声论坛”“百姓话济南”等10余处特色宣讲“微阵地”,满足干部群众多层次多方面需求。依托各类阵地载体,丰富理论课堂、专访交流、论坛互动、科普教育、红色传承、志愿服务、文化体验等多种宣讲形式,既融入新时代宣讲精神内容,又广纳百姓话语人人参与,为辖区党员干部、居民百姓、企事业单位职工、新就业群体提供精准宣传、实践培训、现场体验,使理论宣讲更富吸引力、更加接地气。 三是突出引领导向,营造良好氛围。分层次、全覆盖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宣讲工作,组织领导干部带头宣讲、党代表率先宣讲、先模人物跟进宣讲,先后举办宣讲报告会、优秀基层书记讲党课、党代表讲党课、党性实践教学、工作实务培训、鹊华教案培训等班次27场次,开展宣讲活动百余次,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依托街道党校“励新学堂”22人师资队伍力量,以重要会议精神、政策法规、文化科学等为主题,推出23个精品课程,满足街道党员干部专业化需求和常态化教育。组建街道“理响大篷车”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推荐全国道德模范房泽秋、古船模型制作匠人尚津济等6名优秀宣讲人才进入全区理论宣讲人才库,积极组织“中国梦·新时代·新征程”百姓宣讲活动,与“管家在身边”“爱心敲门”“润心志愿”等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解决群众身边问题难事时,挖掘“身边人、普通事、真感情、正能量”,推荐16名“身边榜样”参与“泉城好家风”巡展巡讲活动,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党的知识、党的声音、党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 四是突出经验凝练,形成常态长效。为更好地提升理论宣讲“覆盖面”,街道不断创新学习形式,提升宣讲参与性。理论中心组将每周五下午固定为学习宣讲日,范围扩大到各科室负责人,提高学习频次和宣讲覆盖率。每月安排1名中心组成员作为领学人,领学人根据年度学习安排和个人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实际、分管工作,在学习宣讲日分享最新理论政策知识、推荐分管领域工作关注热点,进一步拓展学习宣讲的广度和深度。邀请专业学者、高技术人才围绕商圈发展、古城保护、民生服务等作专题辅导讲座,紧贴辖区实际和学习特点,分期分批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理论知识轮训,切实提升理论素养。将宣讲工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结合一线实践梳理实施21个为民惠民便民项目,针对性制定措施方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8项,将思想体会和实践收获提炼形成指导工作的理论成果,打磨精选一批精品示范课、宣讲稿、PPT 教案等,常态化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基层理论宣讲,切实达到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先进事迹教育人、用实际行动鼓舞人的效果。(泉城路街道 周瑾晖)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