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泉汇流处,波光映明湖。济南市汇波小学是山东省首批文明校园,坐落在美丽的大明湖北岸,始建于1912年,今年迎来建校110周年。近年来,学校以“养根树人”为办学宗旨,在“和合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秉承“让德育走心”的课程理念,以“汇排队”德育课程为生长点,以小见大,构建校园文明新样态,让文明在每个孩子脚下生根。 课程新样态在绿波速度中发现秩序 “汇排队”德育项目化课程遵从项目化设计原则,以体验式任务单为抓手,建构了“童眼看排队、排队艺术范儿、解密排队、践行排队”四大主题课程。 六年级3班小骏同学在“解密排队”板块任务单的驱动下,对绿波速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搜集资料时,他发现经十路上的绿波速度是46km/h—50km/h,如果在此路段内按照此速度行驶,车辆极有可能会碰上绿灯。 真的是这样吗?小骏父母开车带他实际体验了一把。他们从经十路与舜耕路交叉路口出发,行驶到山东财经大学路段,按照绿波速度提示的42km/h,连续通过了6个绿灯。此时,小骏又有了新思考:这样的绿波速度是怎样设计的呢?在老师的联络下,小骏和小组成员一起来到历下交警大队,请专家解密。经过交警介绍,他们明白了很多关于绿波速度的道理。 通过调查研究和实际体验,孩子们发现了科技带给人们的出行便利。大家进而联想到大课间跑操,每个班级队伍如果都遵守秩序,同速度“绿波跑操”,那么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行为新样态在志愿服务中展现荣光 通过课程的不断深入,孩子们从认知到践行,自主管理能力逐步提升。为了更好地践行排队,低年级学生争当“小小监督员”,中年级学生争当“小小引导员”,高年级学生争当“小小志愿者”,每一位学生都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 校园内经常看到“绿马甲”的身影,他们在校园服务性岗位上发光发热。上放学、大课间跑操等时段,他们指导、规范文明言行;午间配餐时,各班秩序员带领同学们文明领餐、文明用餐。在校外,公交车站点前,“绿马甲”手拿提示语,引导上车乘客文明乘车;超市门前,同学们帮助老年人提重物、整理购物车;大明湖公园门口,同学们指导游客扫码入园、排队查验身份……他们以自身的力量带动周边的同学、家长,让更多人来参与排队,为美丽泉城作出贡献。
文明新样态在践行排队中“汇”享成长 在课程实践中,学校将“汇排队”德育项目化课程高标准落实、高效率推进,形成了纵向衔接、横向融合的课程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素养。 每天清晨,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校园,就连刚入校的一年级“小豆丁”也是有序排队进校;课间,不少孩子来到饮水机前接水,都主动排起了队伍;午饭前,孩子们不争不抢有序领餐;体育课上,学生的水杯、小黄帽也“自觉排队”,整齐地摆放在操场的台阶上;在校核酸检测时,孩子们自觉保持一米距离,安静快速完成扫码、检测。在校外,孩子们也逐步养成了有序排队的良好习惯。公交站台等候上车、超市购物排队结账等,一幅幅展现汇波学子精神风貌的美丽画面,记载着孩子们的成长足迹。
学生们全身心地参与探究与实践,用心体验,用心感受,不断把全面发展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汇排队”课程的实施,让知行合一有力度,让文明在每个孩子脚下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