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河道整治与管理,加快建设生态城市。历下区按照发展更好、城市更靓、管理更优、生活更美的总体要求,围绕河道排洪排涝、清淤疏浚、环境卫生整治、日常综合管理等方面,建立了河道整治与管理长效机制,增强了城区防洪减灾能力,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6月12日,全市河道整治暨管理动员大会之后,历下区紧紧围绕大会精神,全区上下团结协作、真抓实干,掀起了河道整治管理的高潮。今明两年,历下区共需整治河道23条,总投资约1.6亿元。
打造安全生态河道环境 历下区现有河道23条,现已分段整治完成10条,其中去年完成中井洪沟、黄台南路边沟、羊头峪东沟、羊头峪西沟截污整治工作。历下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现在起到2013年底是河道截污治污阶段,将使全区河道达到看不见污水、闻不到异味的目标。整治后的河道不仅有益于城市功能的发挥、城市形象的提升,也大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能否抓好泄洪河道的安全治理工作将直接影响到防汛工作的安全运转。为营造良好的防汛环境,历下区下大力气重点抓好各条河道的建设改造工作。整治的内容主要是拆迁拆违、断面加宽、挡墙砌垒、管网敷设、两岸绿化,初步展现“河净、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努力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历下区按照整治一条,完善提升一条的原则,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与河道清淤同步进行。针对西部17条河道基础条件较好、规范化管理到位的特点,采取加大精细保洁的方式,加大机械化作业力度和人工保洁力度,进一步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提升前期环境整治成果。针对东部河段环卫基础设施较差、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特点,区环境综合整治小组集中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了集中整治。
截至目前,已对大辛河十里河段沿河存在15处废品收购站、20余处违章建筑、村居私自搭建的5处旱厕及长期积攒垃圾死角进行了集中整治,共清理各类垃圾1340立方米。此外,对丁家庄边沟沿河进行了重点整治,清理各类垃圾3100立方米。
同时,联合渣土办对沿河施工工地进行了规范化管理,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彻底杜绝渣土乱倒现象,将全福河浆水泉路至经十路段纳入长效化管理,提升了该河段的环境卫生整体面貌。
记者采访得知,历下区现有需保洁河道13条,保洁面积22万平方米,保洁员38名,各保洁员负责河段已实现无缝对接河道清淤工程结束后,历下区将对23条河道进行全覆盖保洁。按照适合管理、易于保洁的原则,将现有河道划为3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置保洁片长一名,负责本片区河道的管理及检查。除此之外,与环卫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实现了河道垃圾不上路面,路面垃圾不堆放在河道内,保证河道畅通、美观。
清淤疏浚工作进展顺利
今年,历下区着重对辖区内11条河道进行全面清淤整治,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开展以来,各责任单位按照《河道整治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全力以赴开展河道清淤工作,以确保按期完成河道整治任务。在汛前着重对辖区内11条河道进行全面的清淤整治,清除河道内的淤积物,加强河道本身的泄洪能力。
7月7日,区分管领导带领区建委、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及部分街道党工委书记,察看全区河道清淤疏浚工作。据了解,历下区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快清淤疏浚工作进度,老城区所有河道清淤工作将在月底前基本结束。另一方面是要做好截污治污前期准备工作,待市里方案确定后尽快展开。
截至目前,历下区清淤疏浚工作进展顺利,城区内河道清淤已全面完成,累计出动机械设备20余台,伐除河道内乱生树木万余株,清除污泥12000立方米、外运渣土垃圾26000立方米。小汉峪、龙脊河防汛应急疏通工程已完成工程量80%,挖掘土方60000立方米,预计7月底完成全部工程。
建立河道整治管理河长制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历下区全面实行河道整治管理河长制。区长兼任总河长,区分管领导兼任副总河长,12个相关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河段长。河段长全面负责辖区河道拆除违法违章建设、清淤疏浚、环境卫生整治、日常管理等工作的具体落实,协调河道整治管理推进中的各有关问题。此外,历下区进一步细化河道整治工作分工,由12个相关办事处城管委主任担任副河段长,并设置工作联络员和信息联络员各1名。街道办事处对辖区河道(段)进行全面监督,实施长效管理。负责对占压河道的违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对侵占河道(岸)、破坏河道景观、向河内及周边倾倒垃圾、乱开污水口、乱排污水等违法行为,及时查处和治理;负责河道清淤疏浚、协调做好截污整治工作;宣传动员辖区沿河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户、居民积极行动,爱河护河,打造良好的河道环境。
为更好地完成河道整治及河道周边环境的提升,历下区建委、城管局、执法局等14个部门负责协调相关河道整治及管理工作;为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将截污治污河段分解为15段,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现状宽度、规划宽度、排污情况、整治内容、投资估算及开工、竣工日期等,均列入任务表格,以便进行工作考核。
历下区为强化城区内河道整治与管理,加快建设生态城市,针对各相关街道办事处的河道整治任务,制定了《历下区河道整治管理考核办法》,将截污治污、拆除违法违章建设与清淤疏浚、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日常综合管理与河段长制、景观改造提升等五个部分作为考核指标。将采取定期检查和日常检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抽调人员组成综合考核组进行现场考核,实地查看工程建设情况,并将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街道科学发展的综合考核,对于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将由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实施问责并通报。
主动迎汛 确保安全度汛
历下区扩大防汛抢险预防网络,变被动防汛为主动迎汛,建立区、街道、村(居)三级联防防汛机制,与各办事处及居委会建立密切联系,要求居委会有专人负责防汛工作,向居委会下发《市民汛期安全实用手册》3000余份,并在居民区张贴《城市防汛知识挂图》。
自进入汛期以来,区防汛办公室成立督导组对辖区内重点成员单位进行了防汛督导检查。主要检查防汛预案落实情况、防汛值班情况、防汛物资储备情况、防汛抢险队队伍建立等情况,并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防汛预案编制不细致、操作性不强、防汛物资储备不充分等问题,要求存在问题的单位立即进行整改,对各成员单位建立检查档案,对存在问题的部门进行跟进式督导。进一步修订完善《2012年全区防汛工作预案》和《2012年区防汛工作方案》,并于7月2日下发通知要求各成员单位结合辖区工作实际,制定全面可行的区域性应急预案,包括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转移应急抢险预案、汛期开发建设工程的应急度汛方案、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抢险预案、低洼地区应急转移预案和水库防汛预案,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加强对防洪预案的学习掌握。
记者采访得知,燕山街道办事处投资200万元建立了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在辖区设置了监控探头,对辖区的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实现有效监控。该指挥平台将防汛预案、抢险队伍、社区及辖区单位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等全部收录在案,在“一键式”指挥操作界面实现了对任一联动部门、单位或个人的电话联通。并且,燕山街道对辖区内31户地势低洼易受灾人群进行了统计备案,对辖区内11个防汛重点单位实施重点防控,以便在灾情发生时能够快速解除灾情,建立了以街道、社区、辖区单位及楼道庭院的“四位一体”防汛网络,形成了街道统一指挥、社区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汛工作格局。积极协调市政部门对全区市政设施进行拉网排查,近期共处理冒水747次,清挖道路检查井3080座,疏浚管线116120米,清挖化粪池1664座,更换井箅和检查井盖39套,更换污水管线65米,新建检查井20座,疏浚了地下排水设施,加强道路收水能力。近期,区防汛指挥调度中心迁至历下大厦27楼,目前监控设备、视频会商系统已全部启用,进一步树立了全区大防汛的理念,理顺了全区防汛指挥系统。
此外,投入资金80余万元分别对浆水泉路、甸柳一中门南墙外、羊头峪西沟中段(师东新村路段)、南圩子壕门外街等四处积水点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经过近期降雨考验,改造成效显著。(《济南日报》7月20日载)